新民视点|新任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:基层治理创新逻辑与实践策略150
发表时间:2021-08-31 10:47来源:e成都社区服务平台 CHAPTER 01 党建是引领、自治是基础、品牌是载体 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工作中,施小琳曾在2015年5月普陀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“三个能不能”: 1. 能不能把市委、市政府的文件精神、系统设计转化为区以及街镇有序有效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2. 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探索,真正将街镇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、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上来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 3. 能不能将好的制度和理念转化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共治能力建设 党建如何引领城乡社区治理,她给出了清晰的答案:党建引领体现在三个方面,即价值引领,服务凝聚和资源整合,能力建设。 具体工作怎么抓,她明确了推进“五项重点工作”: 一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,确保队伍素质和待遇水平同步提升; 二是理顺机构和平台运行机制,强化“三个公共”职能,夯实基层基础,增强条块合力; 三是激发共治和自治活力,发挥优秀社区工作者的引领作用,优化自治机制,探索共治模式,形成社区共治合力; 四是强化综合保障,落实和规范街道资金保障; 五是加强信息化工作,借鉴“互联网+”的理念和技术手段,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工作。 在推动中形成了工作载体和抓手——“同心家园”,其运作回应了顶层设计上的中观思考。治理逻辑是运用自治共治的方法,激发基层治理活力,探索共治自治的常态长效机制。一是明确居民区治理架构,即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引领,居委会为主导,居民为主体,业委会、物业公司、驻区单位、群众团体、社会组织、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,把力量配备、服务资源、财力物力向基层一线倾斜,使社区服务能级明显提升,进而在治理中实现党群同心、上下同心、条块同心、内外同心。二是明确项目形成机制。以解决居民“急难愁盼”问题为切入点,采取“征集需求、形成议题、讨论协商、确定项目”等自下而上的方式,形成一批可操作、可实施、可量化、可评估的项目清单,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,有更多获得感。三是树立系统思维,在项目启动之初,要统筹考虑投建运,让居民了解项目规划设计运营维护等事项。在推进中,区级职能部门要主动靠前,支撑保障基层资源、优化配置条块资源、融合联动区域资源,防止项目“碎片化”。 CHAPTER 02 谋划发展产业社区和公共空间 普陀区在布局“十三五”时提出“一轴两翼”发展规划,“一轴”是“武宁科创轴”,“两翼”是创新“北翼”和“南翼”。她提出要将“科创驱动转型”的理念融入社会治理,真正将区域建成“宜居宜创宜业”的新社区。真如地区作为城市副中心,发展定位是建成“生态、环保、绿色”的商务和产业社区,最终成为面向长三角、长江经济带的研发创新型企业总部集聚区,并将普陀“绿色建筑、智慧城区、小尺度、高密度、人性化、职住平衡”的先进理念体现出来。 普陀区在展望和规划“十三五”期间工作时提出了城市更新和空间资源盘活策略:要把苏州河乃至其他河道两边的空间释放出来,建设沿线的健身步道、公共活动空间,为市民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公共生活环境。要推动从硬件到功能再到生态的提升,公共空间等服务设施建成后要有效运作、提升功能,通过营造良好生态,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。充分盘活沪西工人文化宫、曹杨路果品市场、真如庙会等地区资源,老风貌、老建筑重新焕发活力,提升城市功能,改善人居环境,更为提升全区转型发展品质注入勃勃生机。 在调研长寿路街道时,施小琳提出要细化区域整体规划,在公共空间、交通网络等方面作前瞻性设计、综合性考虑,不断推动社区城市更新和环境改善。 CHAPTER 03 社会主体培育职责明晰 政府如何培育具有创新活力的社会主体?在她来看是要引导参与,联动发展,政府更多地运用搭平台、定规则、给支持的方法,引导市场、企业、市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,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。如何增强社会主体凝聚力,她提出要加强基层民主协商,完善自下而上的议题设置机制,加强志愿者和楼组长队伍建设。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方面,要适当引入专业化组织和机构,探索物业管理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方法。各街道社区探索中先后成立了“弄管会”、业委会工作协会等新型社区自治组织,参与缓解居民区停车难、老旧公房安装电梯、指导业委会规范化运作等。居委会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,聚焦能力水平提升,通过队伍建设带动自治共治能力提升。启动了居委会标准化建设,居委会错时工作制、双休日值班制、居务公开制、联系走访群众制等。试行居委会、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、定期协商治理机制。开展星级居委会创评工作,通过社区工作者“亮身份、树形象”和居委会“轮值主任”试点,使居委会服务群众能力有新提升,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。 普陀区还较早启动了万里社区发展规划,通过开展区域社区服务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评估,以曹杨街道为试点,研究和探索一套完善的社区城市更新编制办法、社区物质空间建设机制、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管理机制。 普陀区的城市更新也具有较强前瞻性,其实施逻辑由拆除重建为主的单一的物质环境更新向“综合整治”、“功能置换”、“社区治理”相结合的多种更新方式转型。城市更新的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拆除重建向以“渐进式、小规模、适应性”的有机更新方式为主的方向转变,并重点在于寻求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、公共开放空间等公共系统资源的改善、调整和整合,由此激发社区活力。 她还就社区治理破题的具体工作作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路线表,如社区养老、物业管理、社区幼托等…… 这些经历和工作理念,俨然与成都高度契合,在社区治理已成为成都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城市核心品牌的背景下,具有丰富治理经历的新一任书记将如何点题破题,各界拭目以待,也翘首以盼。 成都,都成。 |